台北大學EMBA季刊專訪

 
台北大學 EMBA8 邱銘乾

小公司用大軟體  花了公司三分之一盈餘

導入SAP  邱銘乾堅持做對的事

 

採訪報導 / 林依潔

 

榮獲今年第十六屆國家磐石獎得主的家登精密工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邱銘乾目前正就讀台北大學EMBA8。這個獎項主要是選出台灣中小企業中,在「企業特色 」、「社會貢獻」、「 整體管理制度 」、「財務會計」等四個面項裡表現優異的公司。得到國家磐石獎的肯定,邱銘乾表示,這是該公司最珍貴的榮耀,他會以此榮耀當作動力,致力讓家登精密成為全球半導體黃光區領域最優質的公司。

 

重視IT的管理者

 

談到該公司的特色,邱銘乾特別介紹當初公司導入ERP軟體失敗與成功的過程。他說,前兩年導入大陸的ERP系統時,因為導入廠商不熟悉公司流程,造成系統上線後,發生帳對不起來的問題,在考量「公司穩定度都靠人的話,其實很危險」之下,邱銘乾決定再作第二次導入。那時,他發現客戶都是用SAP,而且學校所學的理論教導如果使用國際軟體系統,也有助於公司未來成長與擴充,以後不用再換系統,幾番思考之後他決定採用這家德國公司的SAP / R3系統(恩愛普軟體)。

 

  這一個決定,卻招來公司內部的反對聲浪,當時公司營收才兩億,大家都認為根本沒有必要把錢花在這麼昂貴的軟體上。而且詢問他在台北大學EMBA8的同學裡的意見,大家都一致認為家登精密不該導入SAP,因為小孩玩大車失敗率很高。當時,連公司的大股東也反對,認為一旦導入失敗,除了金錢損失之外,公司內部作業流程也會陷入混亂。

 

邱銘乾認為未來公司要走向國際化,除了產品設計與品質符合客戶需求外,財務系統更要得到客戶的信任,因此決定排除眾議,在二OO六年底,挖角高手,成立專案小組。除了軟體顧問公司的協助外,專案小組也自己動手寫程式、重整帳務流程,從導入到會計驗收,整個過程,僅五個多月就完成了,專案費用也壓低到一千六百五十萬元。二OO七年六、七月間,SAP R/3正式上線,結帳時間從七天縮短至半小時,兩個月內結出成本帳的目標很快就達成,「穩定度很好,導入成功的最佳指標是生產成本結算率在九五%」,談到對這套賓士級ERP作業系統的效率,邱銘乾相當滿意。

 

這套ERP可配合家登精密日結、日盤的要求,讓主管們每天一早就能看到昨天備料、進出貨資料。每天的數字都是更新的,對於導入BI(商業智慧)分析有更實質幫助,而且帳一旦對了,要作內控內稽就更容易。另一個好處是和客戶導入同一系統,對帳方便,還可避免客戶不合理要求,「因為SAP無法處理不合理的流程的」邱銘乾說。

 

成功導入後,最高興的除了邱銘乾之外,莫過於這個十人專案小組,因為邱銘乾為了好好犒賞他們這五個多月來的辛勞,招待他們去拉斯維加斯玩了八、九天,另外還發獎金、股票給他們。

 

小公司用大軟體

 

這次的磐石獎評審過程中,評審們也對家登精密有導入使用SAP感到非常驚訝,說這是目前導入SAP的公司中,規模最小的企業。「小公司大軟體」,邱銘乾覺得某家媒體報導他們公司所下的小標題,形容的非常貼切。

 

現在邱銘乾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因為公司核心軟體已具備,將來規模擴大,就不需再更新軟體。「像華碩、鴻海,成長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如果要導入SAP,花費的時間會更多,金額也會更龐大,至少要花一億以上」,邱銘乾相信自己的決定,經得起時間考驗。

 

家登精密工業成立於一九九八年,以生產汽車模具起家,資本額五百萬,「當年,台積電來找我們時,公司只有七個人」,為了接台積電的單,營運第二年起,家登精密開始切入半導體前段黃光製程,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成功研發黃光微影製程用零組件,開始了與台積電的合作關係,二OO四年,又與台積電合作研發九十奈米製程用之光罩儲存運送製品SMIF POD(光罩傳送盒),成功站穩十二吋晶圓廠之市場。二OO五年成功打入中國大陸及星馬地區,並跨入十二吋晶圓廠前段設備研發;二OO六年RSP150光罩傳送盒系列,獲第十三屆國家創新研發獎;目前公司資本額為一億四千三百萬元。

 

同時也榮獲今年第三十屆青年創業楷模的邱銘乾,認為經營公司最大的挑戰是人力問題。「要找到對的人,並讓他發揮所長,……有時候分工反而不能合作,還得居中指導、協調」,為了促進員工合作關係與工作成長,家登精密也會定期到休閒渡假村等地舉辦「動力營」,讓員工在歡樂氣氛中,學習共事與成長。

 

北大師資水準高

 

來台北大學就讀,邱銘乾表示:「我是土生土長的三峽人,從祖父時代遷來三峽定居,我算是第三代了,從聽說三峽會設一所大學開始,我就非常地注意,……當初是先參加北大推廣教育的學分班,第一堂課第一位老師,就是梁世安教授的管理學,老師斯文的學者風範、精彩的授課內容,讓我收穫很大。後來知道有EMBA,就來報名了。」邱銘乾開玩笑的說,面試時有表明在地三峽人身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被錄取,他很謝謝北大企管所師長,也期許未來替學校爭光。因為之前就有積極進修,先後上過北縣產經大學管理學以及勞委會職訓局開的課,所以課業壓力都還可以應付;考試時,也會唸到晚上一、兩點,或特別請假在家裡看書。對於學校其他老師,他特別提到黃營杉、張舜德、邱光輝等老師的豐富學養與嚴謹教學,讓他印象深刻。

 

邱銘乾在台北大學,認識了很多各行各業的菁英,大家相處融洽,讓他非常感動:「在我這個年紀,遇到的人大都有利害衝突,我們E8這一班組成份子平均,所謂「三師」、「五管」人才全部到齊,有董事長、總經理、會計師、律師、經理人、醫生、財務長等,雖然同學們都是官大學問大,卻都能互相包容、體諒與關懷,大家有著和小學生一樣單純的感情,但又多了一份成熟。」他特別提到,就是因為同學中一位律師的協助與斡旋,讓邱銘乾在生意上減少了一筆可觀的損失。

 

邱銘乾特別讚揚台北大學EMBA鼓勵團進團出的要求,「這一點,其他大學就比較鬆散」,這也使得台北大學EMBA學生凝聚力更強。邱銘乾開心的表示,班長許建隆特別訂製高級西裝一套,送給每個同學,而從事紡織的陳建賢同學,則送每人一頂帽子。早上上課有人會準備早餐,中午李家雄同學提供養生餐,下午還帶大家練功提神;晚上下課,大夥兒就在餐館交流聚餐。他的高爾夫處女秀,也獻給了這群親愛的同學。

 「在這裡所得到的經驗、所獲得的知識、所結交的人脈,這一切收獲,是遠勝於一張畢業證書所代表的意義的。」滿足的笑容、感動的話語,邱銘乾十分感謝台北大學EMBA師生的陪伴,讓他的人生從此變得更豐富多采、更歡欣愉悅。

台北大學EMBA學習心情

 

一般人可能對於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較有認識,但我卻非常特殊,我對於『台北大學』的認識,卻遠多過於「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原因何在?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三峽人,從祖父時代遷來三峽定居,我算是第三代了,也因為是在地人的關係,從聽說三峽會設一所大學開始,我就非常地注意,看著校園從無到有,從一片荒涼到慢慢地一棟一棟漂亮的建築逐步興建完成,心中著實為我們三峽人高興,因為我相信,由於台北大學的遷入,相對的會提昇三峽的文化素養及人文氣息,使它成為一個新的文教特區,我相信這才是三峽這個曾經興盛過的老鎮必須要走的路。

    也是由於這樣的一份鄉土情懷,所以學生我在偶然的機緣下聽說台北大學三峽校區有在招收推廣教育學分班的課程後,抱著充實學問的心態,而且也因為個人有創立一家小公司,對於「管理」實在覺的自己所學不夠,所以就立刻報名參加了課程。記得第一堂課的第一位老師即是副校長梁世安教授的管理學,我對於老師他斯文的學者風範、精彩的授課內容 (理論與實務兼具),感覺收穫很大。難怪,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如此的有名,因為光是外表漂亮的建築是無法看出一個大學的深度與價值,而是由內部組成的核心「教授師資群」所決定的,因為那才是競爭力的根源所在,誠如現代企業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一樣,「人」才是一切問題的核心根源。誰擁有好的「人力資源」誰就能在現實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勝出。而其他的一切都是應該環繞在這樣的主題下所產生出的附屬的作為,如:漂亮、舒適的工作環境是為了「留才」,好的教育訓練流程是為了「育才」。而台北大學也因為有了這群珍貴的「教授師資群」才會有其價值。

    所以當我一年的學分班修業完成時,我就決定再更上一層樓,報考當年的EMBA,很幸運的可以承蒙老師厚愛,從四百多位競爭者中,獲得錄取進入本校EMBA8,只是不知道當初老師們是否有因為面試時,我有表明我是在地三峽人的身份,幫我額外加分錄取?如果說是有的話,就非常謝謝啦!不過我知道我以後一定不會讓學校失望的,甚至我期許未來我可以替學校爭光。

    錄取以後從暑修開始,剛進來建國校區時第一眼的感覺非常突兀,為什麼呢? 因為我在三峽美輪美奐的校區上過一年的課,怎麼來此地後發覺校區環境「怎麼會差那麼多」,後來再想一想,中興大學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學校,也難怪校舍會較為老舊,現在當然無法根三峽校區相比,但是以這裡的優越地理位置,四周圍都是高級的辦公大樓,各種國際性公司也都設置在這個區域附近,若是校方好好的思考一下,如何利用自己本身擁有的區位競爭優勢,相信再加上三峽校區的腹地,還有全世界都知道的有名的城市名字台北,台北大學未來一定會有非常好的展望。

    開學後第一次上課我們全部的同學總算正式全部到齊,每個同學都是來自各方的英雄好漢,而且整個同學的背景配置得非常好,例如我們「三師」都到齊,所謂「三師」即是會計師、律師、醫師,有銀行家,有數位董事長,好多的總經理、副總經理,協理,所謂的五管人才全部都有,難怪我們許建隆班長說:我們EMBA8這一班絕對是空前絕後的一班。班長為了凝聚我們的向心力特別還跑去大陸訂製一套我們的班服高級西裝,送給我們每個同學,然後有從事紡織的陳建賢同學送我們一人一頂帽子。早上有人會去準備豐盛早餐,中午我們李醫師會幫我們準備營養豐富的養生餐給大家補補身。下午上課精神不好,李醫師會帶領我們練功提神。晚上下課大夥會去校門口對面的小餐館裡把酒言歡。而我的高爾夫處女秀則是獻給了我這群親愛的同學。

   而大家上課到第一學期中時,學校為我們新建的漂亮教室完成了,記得搬遷時一群平均年紀超過45歲的大同學們,個個像個小學生一般雀躍高興,為了搶位置大家嘰嘰喳喳,好不高興,好不快樂。看著這樣的場景不禁讓我莞爾,這真是我當初報名所始料未及的事。想不到我會在這個年紀、這個時候,在這個地方,遇到這群老師,這群同學,豐富了我的人生,相逢出一場生命的盛宴。謝謝老師,謝謝我可愛的EMBA8同學們,也難怪我敢大聲說:「我愛台北大學」,EMBA8同學們「有你們陪伴的日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