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圓桌基金會筆記

為人父母

2008.12.30 江又毅老師上課

 

瞭解

 

 

對待

 

父母的認為對待會對兒女產生出不同的結果。

 

當你的小孩很倒楣─東方認為「父母最大」權利太大,無保留反而沒有空間,不是的父母很多!有「孝經」卻沒有「父母經

 

你的小孩跟你不一樣,因為「材料」不一樣,放下我們的方法,放下我們認為以及認為產生出來的對待。

 

你愈這樣,他愈那樣。

小孩子只是希望有一個了解我們的父母,所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一個原因「不被了解」。

 

子女是父母的修為

事業是我們的作為」,越有作為的人通常越沒有修為,所以為什麼許多事業愈成功的人在親子上的關係都會較差。

 

「作為」VS.「修為」

 

作為」→是意志力、堅持、一定要、一定可以→我吃鹽比你吃的飯多。

修為」→是柔軟、放下、不要為發生做反應。

 

孩子」是你上輩子欠的,專程來修理你的→子女要考驗父母修為。

 

對待孩子→「認為」「作為」不要認為自己是對的→要「了解」而不是「認為」

 

「了解」是放空,沒有預設立場,「認為」是一定要、堅持不顧對方感受

 

「親子關係」弄好就會沒有牽伴,沒有煩惱,只有寬慰

 

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對其它人還會保留,但對子女你就會全部的原形畢露

 

你怎麼看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會變成你的認為。

所有的孩子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你的對待

 

「天下沒有不是的子女」不是「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

 

「父母」是一種緣份,你配比爸媽只是剛剛好。

 

父母把你生下來就已經不欠你了。養育之恩只是附帶的紅利。

 

他們就是我的父母,沒有好壞,沒有對錯,不需責怪,只有承認。

 

父母就是你,要感謝他們,不然你現在還在天上掛號排隊等出生,因為上天認為你尚欠的修為,就會尋找適合配對的父母,讓你下來繼續修為,了解因緣了解因果的人就會明白。

 

3個身體=父母親+你+孩子     三生有幸才會在一起。

 

 

 

子女的錯誤就是父母的錯誤。

孩子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你。

 

父母是我們的起點,孩子是你的終點,起點和終點之間的距離就能判斷你這輩子的成就。

 

對子女最好的禮物「愛」,就是去了解他在想些什麼。

 

你是什麼的人就會決定你有什麼樣的父母,這是你這輩子欠的修為。

 

所有的孩子都會怪父母,以為是父母的問題─不對,請認命吧。

 

沒有不是的父母」,「沒有不是的子女」→只有不是的自已→這輩子只有談自己才有力量,才有生命的發言權,才能掌握生命的品質,談別人只會讓自己有無力感,只會讓別人主宰你的生命。只有自己才能讓自己快樂或悲傷。

 

 

夫妻是共修,子女是個父母的終結者,所有的人都是為了成就你來此生的因緣,希望你這輩子好,不管正、反都是讓你了解這是你欠修行的地方,要來成就你的作為。要心存感謝。謝天謝地「有你們真好」。

 

妻子是你最大的客戶→你不好好搞定,你就失財大了,我們若是知道如何「相處」如何「對待」那倫理就會有了。

 

孩子是你的一面「對待」反射的鏡子

 

如果你永遠認為別人對你好是應該的,如果你總想讓別人不好受,那你永遠會離家很遠。

 

家是寬容、原諒、承擔一切的港口。

 

童夢奇緣電影中的小光

1.  愈是親近的人要感受到他的改變愈是不容易,要改變是要有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你要看到、要能感受才會有機會,所以說最是難渡枕邊人。

 

2. 「比較」是一切困擾的根源。

真要比,要比自己的今天會比昨天更有智慧,更有成長才對。

要計較、要比,要跟自己比才對。

跟別人比,比贏了真的會比較高興嗎?

 

我們身上的“認為”、“一定要”只是虛幻的影子,是一代傳一代的結果,所以要思考什麼是好的「認為」,什麼是不好的「認為」,好的要留下來壞的要丟掉。

 

說話是要有智慧的」正的講、反的講都可以,只要可以達到溝通目的才是對的,不是隨便講,隨自己意去講,過程會決定最後結果。

 

「結果」是握在我們的手上的。

 

我們不是來此生趨吉避凶的」而是來享受生命的。

享受它的喜怒哀樂。所以生命無常,學會放下,才會喜樂。

 

「孝順父母很簡單」「讓父母可以這樣、那樣」。

 

「天下的孩子都在尋找他們父母的愛」。

 

視天下人為我的父母─博愛的真義。

 

3.  孝順父母→讓他就可以了。

 

4.  聽話就好了。多回去看她才對。

日復一日,學著天長和地久。

 

你的孩子有犯錯的空間嗎?

 

父母對待子女最大的原則就是平等心

 

學習是一種啟發

 

有時候我們不喜歡這個人,不是他個人,而是不喜歡他帶來的壓迫感。

 

留給孩子他想要的空間,給他自己作決定的自由。

 

我們真的很會─都沒有耐性讓孩子學會,所以你的孩子不會你是要負責任的。所以說為什麼越能幹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往往都不能幹。

 

把空間還給孩子,把魔掌收回來。

考第一名才是好孩子,考最後一名就不是你的孩子,那你對孩子的愛就是有條件的愛─不是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愛。

 

教孩子學會知道「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而不要讓讀書這件事破壞親子關係。

 

孩子是我們的影子,都是我們以前得不到的就希望孩子可以得到→一種變態的補償心理

 

把以後人生的決定權交還給孩子

 

如果父母也認錯,也就能教育出會認錯的孩子

 

讓孩子去經歷吧。讓他去體驗他的人生。讓他做決定。有時候要跟孩子說「你是一個孝順的孩子」要稱讚他、鼓勵他。讓他過他自己,這是他的人生,不是我們的。你不可能照顧他一輩子。你只要知道你是他最後的停靠港,就夠了,就是你身為一個父母的責任。

 

人生是一種“經歷”經歷過後才會長智慧,你不要去剝奪孩子活出自己的自由。孩子的自由,是父母的成全。

 

孩子是來體驗他的人生,不是來完成你的志願的。

    你看見你的孩子是你的老師嗎?他有沒有教會你些什麼「有太多的東西,是你自己努力的吧」把所有空間都讓出來。孩子的自由,是父母的成全

 

成為

對待

 

還是要管啦,要看你如何對待孩子,給孩子自由不代表就是放任不管。

 

讓孩子自己來,不言之教,要不是你,他早就會,不要剝奪掉孩子學會的機會。

 

給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讓他有去學習跌倒的機會。

 

能力強的父母通常孩子就不會強,為什麼?因為你什麼都不讓他去做、去學,他怎麼學的會?

 

他不笨他是我爸爸

電影中的SAM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智商70分就可以做個好父母,所以當父母很容易的。

 

孩子他擺爛就可以,到最後你會受不了,你會出手。他就不用去辛辛苦苦了,所有不懂事的孩子,都是因為有人耽誤他。

 

現代的父母是「恭親王」,事必躬親,不要做直昇機父母。

 

收回孩子他原本就不該得到的禮物。

 

你現在給他過的生活是否是孩子他未來能過的日子?,或是說有能力過的生活,不然有一天當你老去無法再提供同樣的生活時,你會害慘了他下半輩子。

 

過去的父母窮,兄弟眾多,所以生活會磨練出一個人活的智慧。

 

不要讓孩子過他不應該過的日子」會害了他一輩子的。

 

孩子自己會選擇走一條輕鬆的路,畢竟吃苦是難受的,如果你出入都賓士車,確去要求他吃苦,這是不可能的。他就會等你的,等繼承你的遺產。

 

老天爺很巧妙,你的能力可以幫助很多人,造福很多人,但卻會害了你的子孫而已。

 

要讓孩子死了一條心,讓他了解他這輩子只能靠他自己,讓他有靠自己揚眉吐氣的機會。

 

把結果還給孩子」─無為之治,讓他自己下決定自己承擔結果。

 

你如果只是忙事業,孩子以後會怪你不愛他們,但若是你去忙志工,孩子就會知道要天下為公,博愛,勤勞。

 

你要成為你孩子的榜樣。

 

今天你的成為是你的造化。今生都是你成就的。

 

讓員工認為合理。

 

要給孩子一個可以努力的好環境。

讓他有機會成為。成為一個他想要的「」而不是你期待的「」。

 

「創造一個好環境」讓他們有這樣的環境,可以去成就自我─對於公司的期許

 

「成為環境」無為而治

 

把自己的孩子視為天下人,將天下人視為自己的孩子

 

經歷是全部的擁有

體會是真正的得到

分享是付出的開始

 

 

 

筆記完

作者

邱銘乾

A good article can bring you wealth and 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