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 雜誌專訪(398期)–一萬小時成功律

摘錄自Career雜誌398期

一萬個小時焠煉

黑手頭家—佃農之孫,礦工之子翻身記

 

15歲那年,礦工父親命喪煤礦災變,刺激邱銘乾力爭上游,跳脫社會底層。他發憤修習CNC技術,成為模具達人,又傾力開發半導體設備,成為第一家黃光微影製程的本土零組件供應商,連美國大廠都喊高價想併購他的公司。

 

撰文◎張志誠 攝影:凌子曜

 

沒有顯赫的家世與學歷,僅憑著工作幾年的存款、標會,房子抵押貸款,以及和合夥人東拼西湊來的320萬元,邱銘乾以11年的光陰,打造出一家即將上櫃,而且讓美國半導體設備大廠Entegris決心併購的企業。

 

雖然邱銘乾最後為同仁利益而婉拒被併購,但當初Entegris提出超出市場水準的併購價格,已在台灣半導體業界掀起話題,也確立僅有工專學歷,黑手出身的邱銘乾在台灣半導體設備業的地位。

 

煤礦災變被迫提早長大

邱銘乾從不隱晦自己的身世,礦工父親在他15歲那年轟動全台的「海山煤礦」事件中罹難,當七天後父親的遺體被抬出,由他去指認時,身為長子的他就知道這個家庭的家計要由他扛起責任。

 

邱銘乾小時功課挺好,但哪個孩子不愛玩,父親在世時,常拉著他和弟弟到礦坑前,告誡兩個小兄弟:「不讀書,以後就只能在這裡討生活!」當時沒有太多感受的他,長大後才發現其實父親並非沒有選擇,只是中年轉業顧慮一多,最後還是被環境制約。原本應是無憂無慮的青春歲月瞬間變成黑白後,也讓他體悟到既然身在社會底層,更要追求自己的人生,即使最後失敗了,「再壞也不過如此!」他說。

 

第一份薪水 刺激走上創業路

為了儘快就業,他只選擇離家最近的海山高工模具科就讀,畢業後順利進入鴻海精密擔任技術員,但半年後他決定再升學,最後他從南亞工專機械科畢業,退伍後到傳統黑手起家的鑫銓工業學塑膠模具製造技術。當時他去應徵時,老闆曾問他薪水要多少,他用台語告訴老闆,他是來學功夫的,薪水按公司規定。

 

結果當第一個月發薪時,他發現他的薪水和另一個國中畢業的學徒一樣。也就是說他多出幾年在高工和工專所學,對老闆來說一文不值。「我也體會到工作的價值不是自己,而是老闆決定。」他說。

 

自學CNC模具技術大躍進

當時CNC工具機在台灣還是很新的工作母機,恰巧鑫銓有一台老闆花了好幾百萬元購入的CNC工具機,對邱銘乾來說,學會操作CNC,是他模具技術的一次大躍進,公司只有一位女同事心不甘情不願的學了半吊子,原本他毛遂自薦,但對老闆來說,付薪水給員工是要他立即有貢獻,而不是學習。

 

為了讓老闆把CNC交給他,碰了好幾次釘子的邱銘乾軟磨硬泡,加上帶他的師傅向老闆推薦,最後老闆總算勉強同意。欣喜若狂的他接連三個月,每天早上八點半到半夜,拿著原文操作手冊苦K,還到書局買了一堆和CNC有關的專業書籍對照學習,三個月後,他在操作CNC的程度早已超越那位女同事,而且也讓公司拿到很多新訂單,像無敵CD65、快譯通1000翻譯機,以及COMPAQ筆記型電腦的外殼都是出自邱銘乾之手。

 

老闆猝逝 決心提前創業

當時高工同學會時,大家知道他剛進鑫銓的薪水,都訝異他怎麼願意去這麼滴工資的企業工作,「我記得當時有位在仁寶上班的同學,月薪比我要多一萬元。」不過父親過世後,人生目標轉變成創業當老闆,幫助更多人的邱銘乾根本不在乎當時算是很大的薪資落差。

 

促成邱銘乾在29歲提早跨出創業這一步的,是他和最後一家服務的企業老闆去台北世貿看機械展時,49歲的老闆心臟病發送醫不治。「短短5分鐘一條生命就消逝了。」情急之下還幫老闆做人工呼吸的邱銘乾看著老闆緊急送醫隨即天人永隔,老闆尚未實現的豪情壯志也跟著生命消逝,這一幕讓他決定勇敢跨出創業路。

 

堅持到底,資金燒光前突破瓶頸

1998年家登精密工業正式成立,初期專注在3C產品的塑膠外殼CNC加工的核心技術,不過邱銘乾自己卻對台灣模具加工業將走下坡早有預感,隨著對岸的開放,技術逐漸提昇,工資極具競爭力,他預期台灣模具加工業將逐步走向黃昏,他當時的想法是能做多久就做多久,等到真的做不下去,「就把公司收掉,帶著技術去大陸給人打工。」這不是隨口說說,而是邱銘乾對市場觀察所做的結論。

 

山不轉路轉,隔年,在竹科一家美商工作的邱銘乾妻子要尋找台灣本土製造商,1999年,家登精密從塑膠外殼CNC加工開始朝半導體前段製程設備轉型,進行黃光微影製程用鋁框的生產。

 

塑膠外殼和半導體製程用鋁框的品質要求有天壤之別,邱銘乾和團隊剛切入時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一大堆的問題根本不知如何解決。幸好模具產業和其他傳產業不同之處在於每個模具的開發都是全新的挑戰,「當初會投入模具產業,就是因為喜歡那種挑戰未知的感覺。」邱銘乾帶領團隊不斷尋找解決方案,甚至在2000年初跑去這家美商在矽谷的總公司進行技轉,「但遇到問題,對方還是要我們自己解決。」他說,回來後,資金還是一直燒,技術卻始終無法突破。就在8月資金幾乎燒光之際,鋁框終於研發成功。

 

延發新產品就像登山,爬過一山還有一山,解決一個問題還有另一個更艱難的問題在前頭,邱銘乾說,太多人比他聰明,但沒有人知道每一座山的後面是什麼,很多人在半途放棄,「我們就是傻傻地一直爬,沒想到爬上這座山頂,就是最高峰。」他說。

 

苦難,是上帝化了妝的祝福

當鋁框通過世界光罩護膜第一大廠MLI認證,也等於宣告家登精密成功轉型進入半導體前段製程設備領域,接著台積電得知此事,也前來探詢合作的可能性。2001年家登精密通過台積電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家黃光微影製程的本土零組件供應商,一旦噴射機突破音障後展翅高飛,邱銘乾率領團隊陸續開發出光罩盒、光罩夾、拆鋁框工具、光罩傳送盒等半導體零組件,邱銘乾率領家登精密從傳統黑手業成為台灣舉足輕重的半導體設備商。

 

苦難是上帝化了妝的祝福,邱銘乾沒有度過青澀少年的奢侈,老天給他考驗,讓他提早成年,社會底層的背景,「大不了打回原形」的魄力催促他放手一搏,雖然沒有好的家世,也自然沒其他人聰明,靠著一股拼勁,佃農之孫,礦工之子,同樣也能成就大事業。

 

 

BOX11萬個小時方程式

公式:1天平均學習4小時×365天×7年=1萬個小時

邱銘乾說,老天給每個人最公平的禮物就是時間,下班時間花在哪裡,將來的成就就在哪裡,他每天下班後不是看展,就是到書店閱讀專業雜誌或找資料,每天4小時,只要不到7年,就能有1萬小時的成功基礎。

 

BOX2努力不懈超過1萬個小時的動力來源

1.      不甘心:不想和父親一樣,一輩子困守在社會底層。

作者

邱銘乾

A good article can bring you wealth and 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