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戰略模擬課程 趙越老師授課心得
- 靈性的生活
超我、本我、自我→人一輩子都會問自己一件事「我是誰」,這是一種對於人為何生而為人,個人對於《生活》的意義和人的使命的追求。老實說沒有想到在北大光華的最後一堂課會遇見一個趙老師,而老師提出的問題與思考的方式,還有站在一個身為人師諄諄善誘這樣一個精神的引導,豐富了我的視野與眼界。非常贊同老師所說的,一個企業家要像一個哲學家一般深刻的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從為人之道開始到經商之道最後老師希望我們進化到大道無我,大道利他這樣一個利眾生即是最好的利己之道。所以我一直都有這樣美妙的感受就好像冥冥之中,有個神祕的東西它會在必要的時候給你指引明針在你困惑的時候出現你面前告訴你你所不知道的事。謝謝趙老師的教誨,此次的上課我收穫非常非常的大。 - 每一個人對於自己而言都是自己人生的CEO,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要自己建立自己的品牌也就是所謂的名聲。要對自己長時間的價值建立「願意付出心力」包括要做個不會有辱父母愧對自己良心的人,一個不會愧疚的頂天立地的好漢,這樣你的生命才會美好,佛家說要哭著來笑著回去這才叫做功德圓滿。
- 要成為卓越的企業家一定要有一顆高尚的靈魂,你才有機會獲得「長久」的企業。因為機會給每個人都會是同樣的比例。但是當機會來了若是他的靈魂不夠高尚,就不會有吸引力吸引跟隨者為他效命。當市場機會趨勢發生變化後他就不一定能有機會存活下來,因為只是單純的建立在金錢等物質的交易上的關係,是會發生腐朽的而唯有高尚的靈魂才會閃閃發亮。
- 企業產品的「靈魂」是什麼?產品的品牌。因為每個人記憶中的一個印象感知是非常珍貴的。而你的舊產品已經在顧客的生活中鉻下了一個跟產品功能本身無關的美好記憶,那才是真正的「靈魂」之所在,即使企業倒閉死亡了,它還是會存在的。這就好像若是你能在每個被你服務過的顧客的腦海中烙下了一份美好的記憶,那你的產品就能得到「靈魂」,即使最後所有權者會變遷,但是企業確有可能永生
- 說管理的書在台灣是不太會有人著墨在談「道」這樣的一個議題與意境。因為西方注重的是方法論,談論主題是「術」,如何使一個普通的人可以經由一招一式的堆積學會基礎的招式。但這只是一個入門而已。但是卻到了最後的地步需要的是一個「道」的哲學思想的指引。所以才會有所謂的萬法歸宗。老師所說的「大道至簡,大道相通」的道理出現
- 事物的本質就是事務,你是你自己,不要將之兩者混合在一起。許多人老是自己抓到一個點就不放,以偏蓋全。讓自己要隨時問自己空否?當你有滿滿的主見時,你的眼裡、耳裡就會容不下其它的東西。這時陰陽兩極必衰的真理就會出現了,所以成功為失敗之父的道理就在這裡。所以孫子兵法的「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的意義就出現了,先求自己的不敗,等待敵人出錯之後,我們自然會勝了,所以說,許多的失敗都是存乎一己之心的。
- 「大道無我,大道利他」做生意不要老想把自己擺在第一,有時候這樣反而會損失更多,若能抱著服務的觀念「利他」–這個他不只是客戶、員工、供應商、甚至是競爭者都要。
2010.05.27 上課
- 本身也是攝影的愛好者,想不到老師對於追求剎那間的永恆,那種對於美的追求,那心靈層次上的感動,已遠超出我所思所想之上。
尤其對於那張打從內心裡微笑的臉,對我的震撼非常大。原來我們眾生太我執於紅塵裡那些不能真正給你快樂的東西。而忘了快樂是要從內心裡開始追求,快樂在哪裡?快樂在你的心理。 - 所有的道要自己去追尋,自己去頓悟。記得有這麼一句話,本來看山是山,到後來變成了「看山不是山」最後當我們悟道了以後,才真正的了解看山還是山。當六祖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今天老師一直在問「空否」的意義了,可是學生覺得最難的部份,不是知道要「空」,而是想「空」卻不會「空」,就像倒掉老師手上杯子的水容易,要倒掉我們內心的「我執」卻是非常地難。因為它已經枝繁葉茂的糾結在一起,不知如何倒起。今天老師教我們打坐時,卻發現內心卻怎麼也平靜不下來。我想,可能要像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觀照自己修行多年才有機會吧。但若像是陶淵明的意境「結蘆在人間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我想若能做到這個意境也是「空」吧。
- 趙老師今天所說的「境界」拉大一點;學生由衷的認同。我們有太多人把自己想小了,看扁了,不敢作夢了。記得宋朝的儒學大家張載曾經說過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談的就是把自己的格局拉大,「境界」提高,讓自己有使命感。我覺得就是為自己從出生到死亡這一段過程訂出「我是誰」這樣的大哉問,所以今天聽到老師在談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談的就是這種「境界」。所以我願意窮究這輩子的時間來探索自己生命真正的意義。因為當我弄清楚了自己的「道」,剩下來的東西就會再清楚不過了。
- 今天老師又說過一句話「商戰的戰場在哪裡打?在客戶的心裡打」這句話著實讓我震憾。我們真的太執著於「我執」看到想到的都是表像。記得以前曾經聽過一句話:經營企業在經營人心。當時以為就是在經營好內部利益關係人如:股東、員工即可。想不到原來最核心的部份就如同老師說的,企業能否存在是否決於它有沒有佔據到客戶的心。讀了EMBA以後真正感受到所謂萬法歸宗。當你境界高到一個程度以後,你會了悟這件事,不管是管理、武術及中醫都是相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