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建立的大功臣—姜子牙

姜子牙

本姓「姜」,因為祖先被分封於「呂」,所以又從其封地為姓,稱為「呂尚」。「子牙」是他的字號;由於遇到「西伯–周朝開國的君王周文王」時。他已經是一個七十餘歲的老先生,因此又被稱作「姜太公」。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在歷經六百一三年的統治之後,王位傳給了帝辛,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紂王」。紂王是個聰明有具有軍事才幹的君王,他在位期間甚至將國土拓展到長江流域一帶,但是他殘暴多疑又不斷地南征北討,使著人民承受著非常大的痛苦,從而促使商朝逐漸走向滅亡。

當時的陝西一帶有一個世居於此的古老部落〜周族,周族當時的首領叫做姬昌,號「西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周族是商朝的諸侯與屬國,但是在姬昌的領導之下慢慢強大了起來引起了紂王的猜忌,也因此他下令囚禁姬昌,最後在周族眾多大臣的努力下,奉獻了許多金銀財寶美女加駿馬,才終於將西伯給救回來。

西伯在被釋放來以後,就決心推翻紂王,他四處尋覓賢才、將領,終於在渭河河畔遇到一位垂釣的老者,這位老者就是姜子牙。西伯向姜子牙請教了許多問題後,大大的讚賞姜子牙的才能,於是馬上拜姜子牙為師,並請姜子牙隨他回宮。

姜子牙在遇見西伯之前,一直隱居自修,等待有道明君。他在江上垂釣時,別人的魚鉤都是彎曲並且鉤著魚餌來釣魚。但姜太公的魚鉤卻是直的,上面不僅沒有魚餌而且根本沒有放入水中。因此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不願者回頭」。

姜太公到了周族以後,一面提倡生產,一面訓練士兵,使得周族的國力有了很大的拓展,而周文王更是發憤圖強、勵精圖治,且以「仁政」號朝周邊部落與百姓歸附,因此在周文王過世前,周的勢力已經強大到足以跟商朝的紂王抗衡。

周文王過世後,由他的兒子「姬發」繼任王位就是後來的周武王,周武王遵照父親囑咐繼續重用姜太公,不斷的強化軍事實力,最後終於在牧野之戰,以五萬精兵擊敗紂王的七十萬大軍。據說當時周武王出兵時,先在父親墳前祭拜,之後再讓父親的神位與軍隊同行,激勵了無數仰慕周文王的人民。當武王行軍經過孟津,會盟各諸侯國時,相傳有八百諸侯不期而至,可見民心之歸向。至於失去民心的紂王兵敗之後倉皇逃回朝歌登鹿臺自焚而死。自此,周朝取代商朝,成為天下共主。

周朝能推翻商朝,最大的功臣便是姜子牙;相傳姜子牙有撰寫兵法書《六韜》,六韜是由文、武、龍、虎、豹、犬韜等六捲論述所組成,內容不僅有突出的兵家思想,且在政治理論上也有很傑出的創見;例如書中強調「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可見其「重民」、「利民」、「愛民」的思想,這在三千一百年前的部落時代是非常先進的思想。

《六韜》很受歷代兵法家的重視,在國外也很有影響力,日本在戰國時代曾把六韜定為軍事用的教科書,現在有不同的各國語言翻譯版本。

姜太公是周朝的開國功臣,爲周王朝的興起立下了不朽之功。周武王將它封在營丘(山東臨淄北),國號齊。到公元前391年,國相田和將齊國國君齊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一城之地作爲他的食邑,田和成爲了齊國實際上的國君。公元前386年,周室冊命田和爲齊侯,正式將他列爲諸侯。後來齊康公病逝,姜氏遂絕其祀,齊國全部爲田氏所統治。

作者

邱銘乾

A good article can bring you wealth and 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