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行軍篇

孫子兵法-行軍篇

卒未附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
卒已附親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
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
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白話文翻譯

士卒們尚未親近依附也就是還未對長官交心,將帥便對他們用懲罰來管理,那麼他們便不會心服,士卒們若不心服,就難以使用了啊!
士卒們已經親近依附了,而他們做錯事的懲罰卻無法公正一致施行,那麼他們就不可以用來打仗了啊!
所以要用文德懷柔讓士卒知道你在乎他們來使士卒團結依附,用武力也就是軍法法紀來使士卒遵守紀律聽令行事,這樣的士卒叫做一定可以取勝的士卒。
將帥能在平時就以嚴格執行法令的態度來教導他的士卒,那麼士卒就會心服;將帥不能在平時就以嚴格執行法令的態度來教導他的士卒,那麼士卒就不會心服。
只有平時就能令行禁止的軍隊,才能兵將相得,上下協調一致成為一支好的軍隊!

這一段話,講的有關領導統御。
帶兵之道,在服其心。職場亦如是。
做為一個主管,最重要的領導哲學就是如何帶出一個有執行力又能夠交出成果達成目標的團隊。要能夠讓團隊成員願意付出,身為主管的除了以身作則之外,還要能夠建立威信及協助同仁解決問題

「卒未附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
卒已附親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

這個「罰之」跟「罰不行」,都是在談領導者自己對待屬下的標準會不會因人而異?不是自己的圈內人,就依法「罰之」,而如果是自己的「人馬」就「罰不行」不行罰他是因為自己的私心,自己人犯錯不罰不是屬下不能罰是自己不罰而已,罰了他會有損彼此交情嘛,自己人犯錯沒事!這樣的領導者帶出來的團隊當然士氣會很差。
因為你的差別待遇,人人都想爭著成為你的弟兄們,可是一旦他們成不了你的圈內人,當然對你而言,他們就會「難用」,有命令才會動,沒說的話他們可不會主動幫你搞定,所以當然「難用」啊,不過,該高興的是「難用」比「不可用也」好多了。
部屬的領導需重視先教而後罰,不可一味的(你自己要想辦法解決),需注重傾聽部屬表達的問題,並協助部屬尋找答案/方法/方向,讓部屬能了解及體會,讓部屬了解我們是同一個團隊,有著共進退情誼,讓部屬真正發揮向心力,

主管應展現五德(多謀善斷、賞罰有信、愛護士卒、勇敢堅定、明法審令)的領導風範讓部屬信服。當部屬瞭解主管的五德之後,自然就會對五德有所景仰,然後累積情誼。如何”建立威信”,要求一定的紀律是很重要的,該要求的時候要求,該獎賞的時候獎賞;不論成員與自己親近與否,都應該要用一樣的要求標準,才不會讓團隊成員混淆價值觀及行為準則,才能夠讓大家團結一致。如果標準不一,容易造成團隊成員彼此之間有不平衡之心理,也可能養成成員們為了讓日子好過,把心思花在如何親近主管,如何阿諛奉承;這樣長久下來,團隊成員間不會有真正的合作,也不會團結。,不可有藏私的心理,不可與部屬爭功,需有替部屬表揚推薦部屬功績的肚量,

「難用」是因為圈外人知道不做不行因為跟你沒交情,打仗一旦退縮不前會被你一刀宰了,但是他不會全力以赴殺敵的,因為跟你又不親何必替你賣命。
但是,別高興太早,已經親附的自己人為何「不可用」?那是因為覺得既然是你的自己人,為何不好的事要他先出頭?如果是這樣那就不是自己人了。殺敵必須冒風險,可能會被敵人宰了,但是違背你的命令不去殺敵,卻不會被你宰了,因為你這個老兄會罩他,所以他會恃寵而驕,所以紀律無法維持,命令無法貫徹,這樣的士卒當然不可用來打仗。

正如同新任的主管,一上任如果面對必須立刻交出戰功的挑戰的話,短時間內這樣的將軍一定沒有辦法有足夠的時間和眾將士交心,但是君威不可不立,所以必先立威,展現賞罰分明的管理方式,如果接手的軍隊軍紀渙散,必須先殺雞儆猴,以儆效尤,這樣的軍隊才有機會可以重新整紀作戰,身為將軍絕對不能因為士卒們已經親近依附就在管理上面給予特殊待遇或寬容,特別是當他們做錯事時無法給予和其他人員公正的逞罰,對於以親近依附的士卒,反而更應該要在紀律上面嚴格要求,並且讓這些親近依附的士兵可以具備更多的能力在戰役上面可以有所表現力求戰功,一但有了戰功之後給予獎勵,讓這些已經依附親近的士兵可以成為其他士兵的楷模,這樣尚未依附的士兵就會想要模仿,於是將軍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

「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
所以,對於屬下要「恩威並施」的原意就是在此,「文」是仁也,「武」是法也,就通俗地說就是胡蘿蔔與棍子都要雙管齊下,該要求的時候要求,該獎賞的時候獎賞,才能打造一個有執行力有效率的團隊。「必取」的意思是一定可以獲得我們想要結果的團隊。紀律管理是唯一的要求,即使違反法紀的是最親近你的人,身為將軍也必須大義滅親,因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對於所有士卒的家人一定要想辦法照顧和安置,特別是那些為公鞠躬盡瘁的眾將士的家人,這樣可以讓眾將士沒有後顧之憂全力投入

「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
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
這個「素」的意思就是「平素」,「平時」,平常時該怎麼辦就該怎麼辦,而屬下知道你的標準就不會陽奉陰違,因為他知道你的標準是均一的,一致的,從每一個平時的每個動作就要求起,每一次一違背紀律與要求就會被糾正,自然而然未來在戰場上他因違反紀律被處罰他就不會有怨言。「素行」平時要求習慣了,當然就會心服口服。「素不行」平時沒要求,做錯也沒有關係,突然間某個時點卻被處罰那當然不會心服了。

身為將軍首先必須以身作則,嚴以律己,作為所有將士們的表率,只有這樣士卒才會心悅誠服,管理士卒必須一視同仁,並且所有的規範都必須是持續地的被要求和被執行,絕對不可以昨是今非,在執行”紀律要求”的過程中切不可以因人而異,但是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給予士卒關懷或獎勵,這樣就可以收服民心,

「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所以說,只要我們從平常時的每一個環節開始要求起,才會指揮的了屬下,屬下也才會敬重上司,這才是一個相得益彰的佳事。

不管在平時或戰時,對於紀律的要求是一致的,所謂「兵隨將轉」,甚麼樣的將軍就可以帶出甚麼樣的軍隊,一個好的將軍,不管多糟的軍隊他都可以使之改善並且可以作戰,一個不好的將軍,不管給他多好的軍隊最後都會民心不昭,因此,軍隊的好與壞關鍵點是在帶領軍隊的將軍而不是士卒,但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也是歷朝君主最大的課題!!
身為將軍,最大的挑戰是嚴以律己,以身作則,”長期不變”的自我要求,並且要求自己要做的比士卒們更好,不能因為位居高位而迷失於權力和金錢的追逐,不能喪失原本的本心,「莫忘初衷」是得以持續建立不朽功業重要的心理建置,人一旦迷失於權與利之中,危機就會產生!
其實管理的方式千古一致,千古名將都是紀律嚴明以身作則並且戰功赫赫,只有能嚴格要求自己的將軍,才能帶領軍隊建立永世軍功!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只有願意親自拿起軍刀身先士卒殺敵立功的將軍才有機會帶領種將士建立不朽的軍業!

作者

邱銘乾

A good article can bring you wealth and wisdom